春季疲惫,“对症下药”应对挑战
现在,2025年已经开始这么久了,对许多人来说,疲惫感似乎越积越多,就像已经到了十二月下旬一样。但是,究竟是我们太忙还是另有原因?我们到底是疲劳、职业倦怠还是抑郁?
开春工作压力加大
心理学家马蒂亚斯·布拉斯拉夫斯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虽然疲惫和厌倦感通常出现在年末,但是很多人在春季又开始有这种感觉了。
他说:“三月紧随一月和二月之后,而这两个月通常有假期,这段时间人们的紧张情绪会下降,休息时间会增多。”
心理学家安娜利娅·塔拉谢维奇表示,年初感到精疲力竭,即“春困”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三月是我们感觉新的一年‘真正’开始的月份,这时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日程表,更是一种心理、生理和情感上的积累。当我们回归正常工作时,工作环境要求我们拿出成果,”塔拉谢维奇说,“我们发现,到了每年的三四月份,由于压力大,我们的身体就像十月的‘秋乏’一样疲劳。在许多情况下,离职业倦怠或抑郁症只有一步之遥。”
精神分析师亚历杭德拉·戈麦斯表示,如果一个人在休假结束后仍然感到疲惫或筋疲力尽,那么他肯定会认为此前的休息没能让身心得到足够的放松。
戈麦斯解释说:“有一种可能是,一个人休息得很好,也很享受,但当他回归日常工作生活时,就会出现所谓的‘节后综合征’。重新面对工作任务、工作压力和全职工作,他会产生一种类似于抑郁状态的‘疲劳’:倦怠、焦虑、无精打采、全身乏力,甚至身体不适(例如患流感)。这通常是一种短暂的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恢复。”
另一种可能是,这个人无法与工作“脱钩”,是一个“工作狂”。她说,工作狂“指的是对工作上瘾的人。他无法停止工作或将其抛诸脑后,即使在休息时间也是如此。因此,他在新的一年开始时还是像之前一样疲惫”。
戈麦斯表示,这种人可能是在职业倦怠的状态下开始度假的,“这是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是工作倦怠造成的长期压力,因此仅仅休假是不够的”。
还有一种情况是,这个人在去度假之前已经处于抑郁状态了。“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症状很可能在度假期间一直存在:无精打采、悲伤、失神、回避社交关系或在社交关系中找不到乐趣。带着抑郁情绪度假往往会给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因为这个人会自问:‘为什么我不能像别人那样享受假期?’”戈麦斯说。
分清不同身体状况
塔拉谢维奇认为,职业倦怠和抑郁相似,但并不相同,混淆这两个概念可能会导致“低估发生在我们身上的情况,或导致治疗不当,从而造成病情恶化”。
根据一项研究,其根本区别在于职业倦怠是针对具体情况的,通常与个人的工作环境有关。相比之下,抑郁症的发生可能不受个人情况和环境的影响。
塔拉谢维奇指出了疲劳、职业倦怠和抑郁三者之间的区别:
疲劳:这是一种健康的征兆。它在努力工作后出现,休息后消失。它是能量自然循环的一部分。如果我们睡得好,与工作脱钩,就能恢复精力,那么这就是疲劳。
职业倦怠:是个人在工作中长期压力管理不善的结果。它不会因为打个盹或过个长周末而消失。它会发出警报,表明已经出现了结构性失衡:如需求太多、节制太少,我们做的工作与价值观不一致,或者只是觉得我们所做的工作不再有意义。症状包括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厌恶工作、工作效率急剧下降。患者会感到精疲力竭、失去动力,并开始以“自动驾驶模式”工作。很可能会发展到严重阶段,需要心理治疗,在某些情况下还需要临床药物治疗。
抑郁症:这是一种可能影响任何人的精神和情感障碍。据统计,全球约有5%的成年人患有抑郁症。这种疾病对女性的影响比男性更大,严重时可导致自杀。尽管抑郁症很严重,但还是存在有效的治疗方法,无论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抑郁。许多有职业倦怠的人也有抑郁症状。这就是为什么专业评估是关键所在。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抑郁症发作时,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悲伤、易怒、空虚感),或对任何活动失去乐趣或兴趣。
世卫组织称:“还可能出现其他一些症状,如注意力难以集中、过度内疚或自卑感、对未来感到绝望、有死亡或自杀的念头、睡眠障碍、食欲或体重改变,以及感到疲倦或缺乏活力。”
新南威尔士大学精神病学教授戈登·帕克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当我们研究职业倦怠和抑郁发生的原因时,它们之间的区别就会显得更加明显。”
他说:“性格起着一定的作用。我们的研究表明,完美主义等特质会大大增加职业倦怠的风险。然而,这种性格的人不太可能抑郁,因为他更倾向于避免压力并保持自控。”
这位专家描述道:“出现职业倦怠的人通常会被无法满足的要求或最后期限压得喘不过气来,从而产生一种无助感。抑郁症患者则会表现出自卑。因此,他们不是感到无助,而是觉得自己和未来都毫无希望。”
上一新闻:失眠抑郁的特征
下一新闻:暂无